国庆节又称“十一”、“国庆节”、“国庆日”、“中国国庆节”、“国庆黄金周”。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,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,具有显示国家力量、增强国民信心、体现凝聚力、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四个基本特征。
一、节日由来
“国庆”一词,本指国家喜庆之事,最早见于西晋。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《五等诸侯论》一文中就曾有“国庆独飨其利,主忧莫与其害”的记载。
【拓展】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,有“少有奇才,文章冠世”的美誉,其《平复帖》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,成语“秀色可餐”就是出自他的诗句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鲜肤一何润,秀色若可餐。
新中国最早提出“国庆日”是马叙伦先生。
【拓展】马叙伦也是最初建议把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人。
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: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:自1950年起,即以每年的10月1日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。”
从1950年起,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。
【拓展】马叙伦之所以提出把10月1日作为国庆日,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是10月1日当天,举行了开国大典,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;二是按照中国干支历法,10月1日是甲子日。古人认为,甲子为干支之始,是第一个干支组合。
二、国旗国徽国歌
1.国旗
我国国旗是五星红旗,是中国的象征和标志。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。
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。旗上的五颗黄色的五角星一颗大星在旁边,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,四颗小星星围绕在他的右侧,分别代表工人阶级、农民阶级、城市小资产阶级、民族资产阶级。即象征着全国人民。五颗星紧密相连,象征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与友爱。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,中华民族是黄色人种。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,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。
2.国徽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,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,周围是谷穗(代表农业)和齿轮(代表工业),象征着以工人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。
3.国歌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,即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是由田汉作词,聂耳作曲的歌曲,是电影《风云儿女》的主题歌,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,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,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。
评论列表(1条)
国庆快乐。